约瑟夫·布罗茨基诗选
【1】:世界,大约是不堪拯救了,但单个的人总是能被拯救的。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2】:那些遗忘我的人足以建成一座城市。 --布罗茨基 【3】: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被赋予超出其创造者之生命的意义。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4】:无论你们选择做多么勇敢或谨慎的人,在你们一生的过程中,都一定会与所谓的恶进行实际的接触。我指的不是某本哥特式小说的所有物,而是,说的客气些,一种你们无法控制的可触摸的社会现实。无论多么品性良好或精于计算,都难以避免这种遭遇。事实上,你越是计算,越是谨慎,这邂逅的可能性就越大,冲击力也就越强烈。这就是生命的结构,即我们认为是恶的东西有能力做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原因之一是它往往会以善的面目出现。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5】:任何一首诗,无论其主题如何--本身就是一个爱的举动,这与其说是作者对其主题的爱,不如说是语言对现实的爱。如果说这常常带有哀歌的意味,带有怜悯的音调,那也是因为,这是一种伟大对弱小、永恒对短暂的爱。”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6】:如果一个诗人活得足够长,他的一生常常就像是单一主题的体裁变奏,使我们能将舞蹈者区分开来--在这里就是将爱情和爱情诗区分开来。如果一个诗人在年轻时死去,舞蹈和舞蹈者就会融为一体。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7】:历史无疑注定要重复自身:毕竟,历史如同人,没有很多选择。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8】:就伦理观念而言,这一代人是俄国历史上最书生气的一代,为此的感谢上帝。仅仅因为说海明威比福克纳好,朋友间的友谊就会中止;文学神殿中的座次就是我们的中央委员会。读书起初不过是知识的正常积累,但很快就成了我们最重要的职业,为了它可以牺牲一切。书本成为第一和唯一的现实,而现实则被视为无意义的、让人厌恶的东西。与他人相比,我们似乎是在逃避或伪装我们的生活。细想一下,无视文学倡导的准则而过的生活,是卑琐的,也是无价值的。所以,我们曾认为,我此时仍认为,我们在当时是正确的。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9】:(俄国)这个国家拥有一种能够表达出人类心理最深层含义的、富有神奇变化的语言,拥有一种难以置信的伦理敏感度,它具备了建造一个文化和精神的天堂、一个真正的文明摇篮的所有条件。然而,它却变成了一个单调的地狱,充满着陈旧的唯物主义教条和可悲的消费主义追求。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10】:一首爱情诗就是一个人启动了的灵魂。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11】:一个人诗读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或小说艺术中。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12】:不管你喜不喜欢,艺术是一个线性程序,为了防止它自己回卷,艺术便有了陈词滥调这个概念。艺术的历史是增加和提炼的历史,扩展人类感受力之视角的历史,丰富表达手段的历史--或更经常地,浓缩表达手段的历史。艺术中引入的每一种新的心理现实或美学现实,对其下一个实践者来说都立即变成老套。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13】:那是这座城市最神奇的时刻,你可以在凌晨两点读书写作而不需要灯光,建筑物没有阴影,屋顶环绕着金光,看上去就像一套脆弱的瓷器。周围是如此安静,你几乎可以听见一支汤匙在芬兰掉落的叮当声。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14】:几乎在所有人类努力的领域都如此受欢迎的民主原则 ,在至少两个领域是用不上的:艺术和科学。在这两个领域应用民主原则,其结果将是把杰出与垃圾、发现与无知等同起来。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15】:每一个写作生涯,都始于个人对成圣、对自我改进的追求。迟早,通常很早,一个人便会发现他的笔完成的东西远远多于他的灵魂。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16】:因为正常、像人样的生存,是大多数人类渴望的目标。因此,一个把六千卢布当成一笔巨款的作家,也就是在一个与大多数人相同物质和心理层面上运作的作家,即是说,他以生活本身的普通方式来处理生活,因为,如同自然程序,人类生活的引力作用都是朝着中等方向运动的。相应地,一个属于社会阶梯较上层或较下层的作家,总会多多少少扭曲生存的画面,因为,不管是在较上层还是在较下层,他都会从一个过于尖锐的角度来看那画面。从上层或下层批判社会(社会是生活的昵称)也许可产生伟大读物;但那只是充当内线,使你可以尽一份道德责任罢了。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17】:但是这位作家的主人公在读者面前以近乎加尔文主义的固执裸露他们的灵魂,并非只是为了逼真性。尚有某种东西迫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们的生活从里到外翻出来,摊开他们肮脏的精神亚麻布的每一个褶层和每一条皱纹;并且这也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因为他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不止是真理;他们暴露了生活的织物,而这织物是褴褛的。那股迫使他这样做的力量,是他的语言那无所不吃的杂食性,他最终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连上帝、人、现实、罪责、死亡、无限、拯救、空气、土壤、水、火、金钱也无法满足它;于是它扑向自己。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18】:对于散文而言,诗歌是一个伟大的训导者。它教授给散文的不仅是每个词的价值,而且还有人类多变的精神类型、线性结构的替代品、删除不言自明之处的本领、对细节的强调和突降法的技巧。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19】:在文学中,如同在任何地方一样,“好”并非是一个独立自在的范畴:它是由它与“坏”之间的区别来界定的。于是,一个作家要想写一本书好书,他就必须阅读大量低级书刊--否则的话,他就难以获得必须的标准。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20】:只有当批评家同时在心理和语言两个层面展开工作时,文学批评才可能是合理的。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 【21】:本世纪俄罗斯散文的苦难一定可以给别的文学提供某些教训,因为俄罗斯在普拉东诺夫已死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写作,依然要比美国作家在贝克特还活着的情况下追求平庸更可原谅一点儿。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22】:可以通过过量来使 恶变得荒唐;它表明,通过你大幅度的顺 从来压垮恶的要求,可使恶变得荒唐,从 而把那种伤害变得毫无价值。 --布罗茨基 【23】:你会被你所爱的东西改变,有时候达到失去自己全部身份的程度。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少于一》 【24】:与其说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不如说艺术是诗歌常常借用的一种形式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25】:恶无处不在,原因之一是它往往会以善的面目出现。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26】:追求基准的人总是多于追求极端的人。获得上述数目,以及获得上述数目的一半或十分之一,所涉及的人类心灵挣扎,远远多于任何致富计划或任何形式的苦行主义。事实上,所涉及的数目愈小,人们为获得它而投入的情绪就愈大。这么说来,其拿手好戏是处理人类心理种种错综复杂关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六千卢布视为一笔巨款,其理由就在明显不过了。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一大笔人类投资,一大笔细微差别,一大笔文学。简言之,这与其说是货真价实的钱不如说是形而上学的钱。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 【27】:至少可以说,它偏离不管是什么名称的意识形态小说类型,吸纳对社会秩序的谴责,但溢出它,如同溢出一只太小、无法容纳语言洪水的杯子。 --约瑟夫·布罗茨基 《小于一》